探秘!寻找“白鹭”机场里的“钢筋铁骨”
发表日期:2024-12-26 15:47 【字体大小:

  

  厦门翔安机场建设现场,有这样一群人顶着漫天黄沙,用钢筋铁骨助力“白鹭”翱翔,张鸿旭就是其中一员,经验丰富的他主导过两个翔安机场片区项目的建设。“张经理工作作风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闯敢拼,就是个‘铁人’”。一提到张鸿旭,同事们都这么评价,久而久之便有了“老铁”这个外号。 

  自入职以来,张鸿旭便多次请缨参与大项目的建设,历经十余年的磨砺,他已成为独当一面的“铁人”。2022年,他更是勇挑重担,投身到全球罕见的海岛机场这一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建设中。

  项目刚开工,作为领头雁,面对一支年轻的团队,张鸿旭以身作则,冲锋在第一线。“每次值班,我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刚到现场,发现张经理已经巡查完一圈了。”刚入职两年的新员工巫伟龙说道,“看到他的身影,我们瞬间干事激情满满。”在张鸿旭言传身教的带领下,年轻团队迅速凝聚成一条绳。 

  货运区项目刚开工时,面对17100根单轴搅拌桩的庞大工程量,张鸿旭没有抱怨,而是扎进图纸中寻找解决方案。他深知,提前谋划才能大胆革新。于是,在进场之前,他不断复盘航站区的优秀管理经验,将大面划分为9个大区、38个小区分别验收,并提前穿插工序。

  项目进行到了今年第四季度,为了达成既定目标,在缩短工期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投入,如何配置人、材、机等资源成为考量的重中之重。为此,张鸿旭不断往返勘测现场,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在原定计划600人的基础上加至800人,可缩工期,而节省的设备租赁等费用完全可抵消多的人工成本。在确认这一方案经过商务部成本测算具备可行性后,他迅速与分包单位进行了沟通,并成功实施了这一计划。随着人员的增加,各施工工序得以紧凑且高效地穿插进行,项目团队内部形成了积极的相互赶超氛围,最终使得项目整体进度较原计划的工期提前了两个多月。  

  张鸿旭从不满足于“这样就行了”的状态。在他看来,机场片区就像一个大型施工“比武台”,只有干得最好、争得第一,才能赢得业主的信任和放心。正是他这种高目标、高牵引的精神,带领货运区项目在业主机场片区测评中三次获得第一。

  “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谈到参建两个机场片区项目的经历时,张鸿旭总是坚定地说。就这样,他以“铁”的态度、“铁”的执行、“铁”的精神,见证了厦门翔安机场这一现代化国际航空枢纽的崛起。(市总工会全媒体 潘书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