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料想,有朝一日,作为女性的我会与电工这一职业紧密相连。更未曾想到,我的生活会充斥着电气图纸与机械设备,会日复一日地沉浸在项目图纸的审核、施工现场的验收以及已投用管廊的维护工作之中。
作为一名电工,我经常需要在高温、寒冷、潮湿、尘土飞扬等恶劣的环境下作业,这些环境对女性的体力、耐力和适应性都是一场巨大挑战。记得一年夏天,我因频繁在凉爽的空调设备室与酷热的户外工地之间穿梭而中暑。在那次之后,我就开始通过定期锻炼,提高身体的基础体能和耐力,以便于更好应对恶劣环境下的体力消耗。除此之外,还提前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注意保持水分摄入和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确保自己在恶劣环境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后来负责的“综合管廊安全提升改造”项目上,我又遇上艰巨的挑战。电缆敷设时,发现现有的线槽因设计容量不足、电缆受潮膨胀等问题,已无法容纳更多线缆。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集思广益,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减少了敷设电缆的数量,成功解决了问题。此外,我们需在半年内完成从图纸设计到设备安装,再到系统调试与项目验收。除了时间紧任务重之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新的难题。早期的管廊排水系统仅具备“就地手动排水”和“自动排水”功能,无法实现平台远程控制。一旦液位传感器出现故障,水泵将无法自动排水,可能导致管廊内部积水,威胁电力、通信、燃气管道等管线设施的安全,进而影响企业与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这次排水系统改造任务中,我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共克时艰,通过集思广益,优化设计方案并结合现场条件,利用廊内现有的WIFI通讯系统,增设了物联开关模块,成功实现了通过平台远程控制水泵的启停。
这次技术改造不仅显著提升了湖边水库与集美新城片区综合管廊及管线的安全运行水平,还有效保障了运维人员入廊作业的安全,并大幅提高了综合管廊的智能化程度。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取得现场经验的积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第四季度的攻坚战中,依托于唐燕妹技能大师工作室,我们团队成员围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核心主题,积极开展了管廊运维员培训授课。不仅完成了省内首批14名管廊运维员高级工认定,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管廊运维员竞赛总决赛,为公司培育了一批行业技能能手。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本岛路灯节能改造及标准编制工作,梳理本岛路灯供电系统运行情况及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为开展路灯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下一步,我也将继续深化技能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运维团队的专业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更多高素质人才。(市总工会全媒体 潘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