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技术难题“攻坚室”!是创新成果“催化炉”!是高技能人才“孵化器”!是企业发展“助推器”!是技术革新与生产实践的之间桥梁与纽带,承载着传承匠心、引领创新的职责和使命近日,厦门市总工会正式公布了 20 家 “厦门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肩负着传承匠心精神、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推动行业进步与企业升级的中坚力量。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工作室,深度探寻他们的创新实践与卓越成就,感受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独特风采与创新力量。
01.周晓琼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周晓琼(2023年度厦门行业(数字)工匠)
工作室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室内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高校骨干教师。工作室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各专业精英教师的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点,开展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科研等方面的创新活动,推动和增强本校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名师带徒、社会服务培训等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教职工队伍,着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02.曾炳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曾炳阳(福建省数字工匠)
工作室主要负责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工作。专注于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漫游大系统数据交互及测试设计领域,成功实现了漫游大系统的构建,为后续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DECT产品的漫游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提升了位置漫游和语音漫游等多领域的技术能力,为漫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DECT产品作为公司的重要系列,通过高质量的软件开发和持续优化,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03.王玉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王玉锋(福建省金牌工匠)
工作室主要负责珠宝玉石检测工作、组织珠宝鉴定师培训开班及佰花工匠的工艺品展会承办。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师徒结对模式,定期举办技能培训,邀请业界权威人士授课,全面提升团队专业能力。此外,制定全面的设备维护方案,涵盖定期保养、校准及检定,确保检测仪器处于最佳状态,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精确性与高效性。工作室还构建了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表彰并奖励杰出员工,以此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与创新潜能。
04.卓祥景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卓祥景(福建省金牌工匠)
工作室致力于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生长,器件设计,性能检测等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量产导入,产品性能的提升以及产品异常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承担各类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公司业务内相关专利的布局和撰写、制定工艺规范及各种工艺标准文件以及生产线工艺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工作。(市总全媒体中心 潘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