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技术难题“攻坚室”!是创新成果“催化炉”!是高技能人才“孵化器”!是企业发展“助推器”!是技术革新与生产实践的之间桥梁与纽带,承载着传承匠心、引领创新的职责和使命近日,厦门市总工会正式公布了20家“厦门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肩负着传承匠心精神、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推动行业进步与企业升级的中坚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工作室,深度探寻他们的创新实践与卓越成就,感受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独特风采与创新力量。
01、苏江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苏江圳,厦门市劳动模范
工作室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以团队研讨、学习和实践的形式,为街道所有社区工作者提供赋能培训、案例研讨、学习实践的平台,推动解决社区工作者遇到的各类治理难题,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居民骨干等队伍建设和机制创新,探索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区工作“传帮带”、红色队伍“选育用”、治理服务“产学研”等基层社区小区治理工作,深化总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法。
02、尹震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尹震宇,福建省先进工作者
工作室汇聚了一批肝胆胰外科专业中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勇于创新的技术骨干,以“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为创办精神,以“爱岗、服务、奉献”为宗旨,通过劳模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创新型骨干人才,加快新技术的传播推广,使更多患者获益。工作室围绕“肝胆胰微创手术、肿瘤介入诊疗、ERCP、慢性肝病、加速康复外科、科研与转化”等6个重点方向展开探索创新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推广,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服务一流的医护团队。
03、徐夙侠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徐夙侠,福建省先进工作者
工作室主要从事甜菜色素代谢物种次生代谢及新种质创制研究。聚焦以市花三角梅、超级粮食藜麦等为代表的甜菜色素类型植物次生代谢生理机理、调控以及新种质创制研究。研究工作包括色素高值化利用研究、新种质创制以及生殖发育研究。研究室已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及1项博士后基金;主持省重点科技项目及青年人才项目;主持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六项。已获得研发新品种四个。发表包括SCI在内研究论文30余篇,部分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发明专利四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1项。
04、刘伟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刘伟隆,福建省金牌工匠
工作室紧盯涉网犯罪(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新特点新动态和侦查破案难点堵点问题,以电子数据的勘查取证、大数据分析、建模支撑为工作抓手,主动探索应对新型违法犯罪新战法,充分发挥电子数据“引导侦查、支撑诉讼、服务全局”优势,先后研发出“调证助手”“涉网犯罪勘查一体化设备”等设备,建模了打击医保诈骗的“医镜”和打击买卖国家对公账户的“明镜”等大数据模型,并助力湖里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连续8年获评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2021年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市总全媒体中心 潘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