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表日期:2025-07-18 08:37 【字体大小:

  在中建海峡的BIM创新工作室,数字模型正在重构建筑行业的未来图景;在艾德生物医药实验室,科研团队正为最新抗癌药物研发做最后攻关;在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80米高的桥吊精准抓取集装箱,无人驾驶的IGV智能引导车穿梭自如......这些场景,正是厦门市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厦门市总工会紧扣时代脉搏,以"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为抓手,通过技能竞赛锻造人才、能级协商激发活力、成果转化释放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赛育才,搭建成长"快车道"

  "从化学工程专业到BIM全国冠军,是工会搭建的竞赛平台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中建海峡BIM工程师王小颖办公桌上的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奖杯闪着光芒。她谈及成才“秘诀”时,王小颖十分感慨,2020年,刚入职的她偶然接触BIM培训,从此与建筑数字化结缘。在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BIM技术元工种比赛中一举夺冠。

  近年来,市总工会启动实施“数字工匠赋能提升行动”,大力开展大数据创新技术、算量建模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算量技术、桥吊远程操控技术等多项技能竞赛。

  大赛就像一个“火种”,迅速点燃了各行各业职工比学赶超热潮。厦门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以赛提技,不断提升职工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发现、培育、锻造一批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是厦门市总工会助力‘数字福建’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近3年,市总工会共举办84个全市性和139个行业性职工技能竞赛。

  能级工资,构建激励"新机制"

  "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后,公司不仅给团队每月加薪500元,还设立了2000-5000元的荣誉津贴。"艾德生物工会主席涂东明指着最新签订的《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介绍道。这份被职工称为"创新工资单"的合同,将薪酬分为基础工资、技能津贴、创新奖励三部分,专利发明人可享成果收益分成。研发员李鑫展示了他的工资条:因取得两项发明专利,月收入增加15%,"现在实验室很多人挑灯夜战"。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产改省级试点单位,近年来,企业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能。

  工资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厦门市总工会推动企业加快建立“技高者多得”薪酬激励导向。为了让“能级工资”协商工作落到实处,市总工会坚持不断宣传、广泛调研、定期指导、不定期督查,进一步推动优化企业薪资相关制度。

  数智转型,打造转化"加速器"

  走进5G智慧码头创新工作室,吴文峰正通过VR设备指导新员工操作桥吊。"过去要爬50米高空手把手教,现在用仿真系统就能训练。"这位老码头人亲历了从"汗水物流"到"智慧港口"的变革。工会投入200万元建设的仿真实训室,已培养出100余名数字工匠,他们研发的"智能装卸系统"使效率提升4倍。更令人振奋的是,该成果通过工会搭建的"产学研用"平台,已推广至全国8个港口,创造效益超3亿元。

  如何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厦门市总工会用"三个转变"概括成果转化路径:创新主体从"单兵作战"到"工作室联盟"转变,全市建成14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技术攻关联合体;转化方式从"实验室成果"到"市场化应用"转变,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148个职工“五小”创新大赛获奖项目进行扶持;收益分配从"一次性奖励"到"持续分红"转变,推动数字技能与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和薪酬挂钩。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厦门市总工会将继续深化产改"三力"模式:扩大数字技能竞赛覆盖面,让更多"王小颖"脱颖而出;推动能级工资向新业态延伸,使"技高者多得"成为普遍共识;构建跨区域成果转化平台,释放"5G码头"式的创新乘数效应。在这条改革之路上,工会组织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篇章。(市总工会劳技部、市总工会权益部、市总工会全媒体中心 林依静)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