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燃亚冬 书写“工人先锋号”新荣光
发表日期:2025-07-08 13:01 【字体大小:

  从“守冬”,到“望春”,伴随着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顺利闭幕,厦门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队伍圆满完成任务,踏上凯旋之路。

  今年1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号召,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一支9人的保电队伍,并派出2辆800千瓦低压发电车,在国网福建电力先进工作者杨毅波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李春的带领下,奔赴哈尔滨为亚冬会多个重要场所的供电保驾护航。跨越3400公里,他们肩负重任,带去的是“热气腾腾”的能源,更是“电网铁军”攻坚克难的精神和风采。斗严寒、冒风雪、保供电,他们用担当和拼搏汇成最“燃”的“战斗”力量,让新时代“工人先锋号”的荣光在冰雪天地间更加耀眼。

  不畏严寒 风雪中扛起保电重任

  当温暖的鹭岛逐渐洋溢起年味,厦门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队伍已经抵达哈尔滨,寒风裹挟着雪花呼啸,开启这场“保卫战”。凝结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会同属地保电团队共同编制保电方案,完成发电车接入调试及全负荷测试,2月1日起,这支队伍严阵以待进入保电状态。

  为做好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黑龙江省冰上运动中心、后勤酒店等场地的供电保障,厦门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队伍制定了“每日巡视不少于6次、加热装置每日启动不少于2次、整车上装每两天启动不少于1次”的“621工作标准”,应对低温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夜间温度低于零下30度或遇上降雪 、大风天气时,则在凌晨3点增加一次巡视,全面确保亚冬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用电稳定。

  从厦门到哈尔滨,近50度的温差,给队员们的身体来了个“下马威”。“我们的发电车24小时驻点在场馆外围,附近没有休息点,保电人员只能顶着寒风轮流值守,最低温时零下30度,鼻子冻到没有知觉,半个多小时就要换岗一次,太煎熬了。”队长李春回忆,南方的发电车没有加装取暖系统,即便待在车里值守,也要咬紧牙关才能扛过去。

  面临低温挑战的,还有2辆发电车。刚刚抵达哈尔滨时,发电车机组无法正常运转,领队杨毅波和队长李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全面、理论经验丰富的优势,带领队伍一同钻研、试验。经过反复调试加热系统、更换防冻柴油、调整设备参数等方式,最后采取临时接入市电对水套加热器进行热启动,才将难题化解。驾驶员骆志鹏和记者分享:“发电车在南北方行驶,零件和工具的使用都有很大差别,多亏了团结协作,一边摸索一边总结,下次再出发保电就能派上用场了!”

  不惧困难 聚合力确保万无一失

  从备战、临战再到实战,厦门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队伍始终做足准备,紧绷思想之弦从未松懈。杨毅波介绍,这支队伍集结了“老中青”三代电力人,其中包括3名党员,大家围绕完成保供电任务这一主线,在信念上和行动上达成统一,才得以攻克诸多困难,做到让先锋旗帜高高飘扬。

  保电人员陈海铭在户外值守期间出现了感冒发烧症状,仅休息一个多小时,克服身体的不适后便又回到岗位上。他说:“我是发电车的操作人员,必须在现场,确保供电万无一失我才能放心。”

  同为保电人员的“00后”小伙许少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在外过年,团队的凝聚力成为他内心的依靠。“起初确实有些辛苦,天气很冷、任务很重,恰逢春节期间难免会想家,队里的大哥们不仅鼓励我,还以身作则给我树立了榜样,他们全力以赴的状态深深感染了我。”许少东说,这一次历练帮助他在心智和专业技术上都获得成长。

  老队员“传、帮、带”,年轻队员有干劲、有钻劲、有韧劲,这支来自鹭岛的队伍用实干诠释担当,擦亮了“工人先锋号”的底色。2月14日晚,直到亚冬会闭幕式落下帷幕,厦门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队伍才陆续返回指挥部,悬在心头的负担也随之释放。他们深知,付出的百分百努力通过了检验,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是厦门供电公司距离最远、温差最大的一次跨省保电支援行动,这段难忘的经历也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发电车维保技术员张顺利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