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约车的兄弟们,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你要是跑累了要休息或者车子要充电,来这就对了。”“鹭尚新锋”党员司机车队队长卢海木走进位于仙岳高架桥下的24小时多功能工会驿站,立刻被这个利用桥下空间打造的暖心场所吸引,他立马拍摄了一条“探站”视频,发到有近千人的网约车司机微信群里。
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独立卫生间、充电桩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平价便捷快餐,这里成为网约车司机口口相传的“宝藏驿站”。谁能想到在驿站建成之前,这片区域还只是城市里不起眼的“灰空间”。
2011年,仙岳桥下区域因其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被改造成停车场、充电站,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网约车司机来这里充电。据统计,思明区松岳里13号仙岳桥下空间公司3号停车场有106个充电桩,每天使用次数不少于800辆。驿站负责人苏枫芳道出了初心:“我们想让网约车司机在车辆充电的间隙,有地方吃饭、休息、如厕。”这座为网约车司机“定制打造”的工会驿站,正是在厦门市总工会、市制造业工联会指导下,由市政集团工会精心建造。
驿站建成后,如何更好地用起来?苏枫芳向来来往往的网约车司机征集意见,并在驿站内设有意见本和心愿墙。“冬天想吃口热乎的”“解决如厕难”“驿站内能否设个自助售卖机”……这些网约车司机因出车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常常面临如厕难、充电难、吃饭难等问题。根据网约车司机的诉求,厦门市总工会、市政集团工会聚焦这些痛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不断优化驿站功能。
驻车、充电、取餐、装水……短短几分钟,网约车司机周元辉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享受着难得的休憩时光,“今天正好来给车充电,顺便解决了午饭,有荤有素有汤才13元。吃完饭装杯温水,休整一下,电也充好了,真方便。”更贴心的是,进入该驿站车场的新能源车主使用快充用电均可享有入场免费停车2小时的专属优惠。驿站内还特别设置了“一平米学习角”,配备工人报刊图书、文化读物,方便奔波的劳动者能在碎片化时间享受阅读之乐,为忙碌增添一抹书香。
自驿站投入使用以来,深受广大网约车司机和户外劳动者的欢迎。苏枫芳介绍,驿站24小时开放,虽然面积不足30平方,但日均接待司机超过200人次。这数据的背后是驿站精准契合网约车司机实际需求的持续努力。
最近,为了满足网约车司机用餐的多样性需求,工会驿站又添置了“便捷神器”——外卖取餐柜,网约车司机张嘉盛对这里赞不绝口:“我常来这儿充电,夏天到了,驿站正好能避暑休息。现在还能点份外卖,边吃边等充电,太省心了!”
从被遗忘的“灰空间”,到暖心的“宝藏驿站”,仙岳桥下的蜕变,是厦门这座城市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敞开温暖臂膀的生动缩影。今年,厦门市总工会创新打造工会驿站“1+N”模式,将推动新建、改造提升30个工会驿站。如今,像这样的工会驿战在厦门已建成400多家,它们星罗棋布于城市各处,成为新就业群体坚实可靠的“幸福港湾”,更是厦门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友好城市最温情、最有力的注脚。
近年来,福建省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工会驿站建设作为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并连续三年将其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据厦门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高质量完成提升改造工会驿站工作计划,将通过建立“市直部门联系点+区街服务联动”机制,统筹各部门、属地工作,每月定期汇总新就业群体高频问题和诉求,形成“需求台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助力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贡献工会力量。(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市总工会全媒体中心 林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