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化解劳动者群体性争议
发表日期:2025-09-28 09:39 【字体大小:

  3月14日,一条紧急信息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们网格有某快递公司职工聚集厂区,初步了解是企业撤厂引起的劳动争议!”厦门市同安区总工会的网格信息员高燚华第一时间上报了这一情况。

  事情源于同安一家快递公司的突然撤厂。该公司现有职工230名,在安置与补偿还没有和职工谈妥的情况下,就开始拆搬设备。一时间,人心惶惶,许多职工聚集到了厂区,气氛紧张。

  “公司补偿方案不合理,不同岗位应该按不同补偿标准。”李晓华(化名)是一名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情绪激动地说道。原来,公司提出统一以4000元为基数计算经济补偿金,按工龄一年补一个月。这对月收入较高的装卸工李晓华来说,显然难以接受。

  这场争议共涉及195名劳动者,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升级。同安区总工会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网格工作领导小组迅速行动,一边派员赶赴现场稳定职工情绪,一边联动人社、住建、网信等多部门通力协作,摸清实情、研判风险、共商解决方案。

  在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后,同安工业集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调解员迅速联系企业和职工代表,分别进行电话沟通和初步调解。3月17日下午,在同安区工业集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网格片区指导员叶海江组织“背对背”沟通,提前与劳资双方初步交换了意见。随后,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区总工会和劳动监察大队相关人员齐聚一堂,面对面展开调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调解员郭秀玲一边释法说理,一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推动企业重新评估补偿方案的合理性。渐渐地,对话氛围从对立转向理性协商。当天,企业方表明,将装卸员的补偿基数从4000元调整到4500元,并结合职工收入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一天内完成转账付款。

  随后,同安区总工会调解员和网格长持续跟进、主动服务,推动案件从仲裁程序前移至工会调解阶段。经过不懈努力,152名职工陆续与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并顺利拿到经济补偿。剩余43名职工的权益也在区总工会“调裁衔接”机制的持续跟进下,最终全部得到解决。

  至此,一宗涉及近两百人的劳动争议圆满化解,共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约530万元。(市总工会权保部、市总工会全媒体中心 林依静)

附件下载